澎湃新闻刷屏:
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顾某利用职务之便,秘密获取了上万条客户个人信息,并储存到个人电脑,这些信息包含有公民个人姓名、手机号、微信号、毕业院校等。
“在我们(教育培训)行业,这样的做法并不少见,可以说是默认的潜规则吧。”3月21日,在上海浦东看守所,顾某道出了教育培训行业的“潜规则”。他曾是新东方上海分公司销售部经理,因为涉嫌出售客户信息获利上万元,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全文在这里: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44385
看到这个新闻,观察君顿感悲哀啊:
1、这明显是扰乱市场秩序:万条数据才获利上万元,平均一条信息价格在每条0.5元至1元,简直是白菜价。2014年的案底,如今才翻出来,怀疑你是被“竞对”给举报了,亦或是有人看到这么廉价于心不忍。也许是考虑媒体传播效应的问题,案件的真实情况没有对外透露,但倒卖资源这条灰色产业链绝对不是这么廉价,否则就没人铤而走险了。
2、都是谁再倒卖资源?观察君在朋友圈挖了一个坑,评论说:之前大家都把这个锅扣在市场人的头上,这次出事的竟然是销售,说明了什么?很多小伙伴开始往坑里跳,其实观察君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利益诱惑面前,贪腐没有岗位之分,凡是接触到学生信息的市场,销售,甚至是前台都有这个机会。
贪字头上两把刀
3、真的是行业“潜规则”吗?这个锅行业也背不起,真正能从倒卖资源中获利的从业者并不像被传言的那么多,但因为是一些负面因素,导致被无限放大,真正突破道德底线的就那一小撮人,并且有很明显的特征:卖资源的尽量低调,倒腾资源的酷爱圈内社交。有朋友在朋友圈评论:当潜规则变成明规则的时候是行业的悲哀。观察君不太明白这是什么逻辑,潜规则不变明的时候就不悲哀了吗?
留学行业倒卖资源现状:
1、硬需求。留学行业的市场从开始就有渠道这个角色,甚至很多公司的市场就只是渠道,本身不具备市场招生能力,唯一生源就是靠“渠道”,而这个渠道也是非常狭隘的,仅限于从同行那里非正当手段获取。这些机构不想办法自己造血,只是一味的靠着见效快的渠道输血,饮鸩止渴,日久了也就没有造血能力了,所以对渠道依赖越来越重。设想一下,如果前途、金吉列等能够卡死资源输送关,可能会有一批中小机构关门。
2、高返佣。马老师曾经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倒卖资源这事人人都觉得是无本万利的机会,如果他手中掌握资源,面对这么大的利益诱惑,他会忍得住不动手吗?在倒卖资源这条链上,即有店大欺客——机构依赖渠道,资源方就漫天要价,返佣目前基本是30%起步,上不封顶;也有客大欺店——反正倒卖信息这事不能拿到阳光下去谈,很多大机构就会赖账,拖着返佣不给,小的资源方只能认栽,大的资源方就会起诉,然而就算胜诉也没用,以至于某些机构的这方面的官司要比客诉多很多。
如何堵住倒卖资源的漏洞?
1、首先是自己不作恶。如果机构本身就很依赖资源,你想堵住这个口子非常难,你的渠道对资源操作手法比老板们要顺手的多。他们深知其中的利益诱惑,市场也好,顾问也罢,当手握众多资源的时候,如果不动心,这太考验人性了。当然,观察君也知道一些机构,是允许员工在不影响自身业务的情况下,可以对外输出资源的,前提是要报备,利益分成。
2、一定要有规则。无规则的时候,还可能会让一部分正直的人看到希望,当潜规则横行的时候,让一部分正常人要么跟着扭曲,要么离开。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必须要有明确的规则。对于公司的资源,要画出一些明确的的操作规则,哪些是不能碰触的,哪些是必须要遵守的,以及如何保证佣金的透明操作等,更要明确对应的奖惩原则,只有制度透明,员工对规则才有敬畏之心。新东方在这个事件后,发了一个声明:
新东方这份声明,传递了两点重要信息:一是公司有规章制度,二是一经发现,将会受法律制裁。所以今后东方的员工再有类似事件,怎么处理都不为过,规则定制在先,明知故犯就是咎由自取了。其实这份声明如果以新东方集团的名义发出会更具震慑力。
不少机构老板对于渠道资源的获取遮遮掩掩,跟中国小学生性教育一样,即想让员工按规则做事,又担心员工钻漏洞,于是就在互相不信任和猜忌中,把员工逼上倒卖资源的道路。
3、一定要规范资源的分配流程,尽量减少资源周转环节。之前观察君负责市场的时候,经常有同行来暗示,能否给些资源,高返佣。我明确表示,所有资源,一条都不经手,数据收集整理都是每个专员自己负责,不会汇总,更不会走明码传递。我们当时的做法是,明确有效资源的规则,哪位市场同事获取的资源,自己录入客户系统,系统对号码进行加密,中间不会经过主管、总监的汇总操作,专人分配到对应的顾问才能看到完整信息。如果明文汇总到总监主管那里,这风险未免太大了。但是行业的现状是,好多机构的客户数据还是靠excel表格记录,分分钟都有被全部倒卖的风险。
当然,个别客户系统也有风险,甚至是一些在线咨询工具都可能泄漏数据,技术的后门是比倒卖资源更可怕。
常规监督:服务流程的多个节点互相监督,顾问有没有给学生推荐其他机构的培训,后期文案或者规划老师很容易沟通到;反之亦然。同时,对于这类举报重奖重罚。
专项监督:很多机构都设有客服部,客服部的职能除了正常的客户回访等职责外,还有一项职责是对所有客户进行摸底排查。这样操作并不是对员工的不信任,只是建立起规则的威严,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氛围,让积极的员工更能看到希望,让职业道德差的员工有敬畏之心。
当然,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还有更多的方式和方法,每家都可以制定出一套适用自己的规则。
4、严守招聘关。做事就是做人,留学圈子非常小,如果人力部门对于一些敏感岗位能把背调做到位,也能降低资源被倒卖的几率,因为有些人根本经不起背调。
5、加强自身市场造血能力。观察君做过一些机构统计,留学机构招生依赖方式与市场投入费用的关系,如下表:
市场重心 | 市场费用占比(营业额) | 备注 |
渠道 | 25%-35% | 返佣模式 |
付费推广 | 10%-25% | 百度,360等 |
免费推广 | 8%左右 | 异业,SEO,新媒体等 |
口碑 | 不足3% | 规模相对较小 |
如果企业要保利润的话,首先需要管控的就是渠道,甚至砍掉渠道,其次是优化付费投放,重点做好免费推广,但行业普遍现象是,对免费推广重视不足,因为这种模式见效慢,没有渠道简单暴力。
6、打造真正的渠道团队。大家通常熟知的渠道比较狭隘,通俗讲就是同行间倒卖点资源,其实真正的渠道不一定局限在业内倒腾客户信息,可以跨行,做异业合作,有时候甚至都不需要费用,效果也非常好,只是要比倒腾资源难度高很多。所以提升你的渠道业务能力也是一个有效途径。
观察君认为,如果能把以上几条落实,不能说一定能堵上倒卖资源的口子,至少可以降低被倒卖的风险,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另外,对于市场的做法,观察君之前也曾经写过一篇:舌尖上的留学与指尖上的留学,再次翻出来推荐给大家。
最后安利一下:去年年底,观察君曾想组建一个留学行业有点逼格的市场交流群,专注交流市场招生,包含并不局限于SEM,SEO,新媒体,校园,异业渠道,活动策划,文案等,(杜绝倒卖资源贩子),同时也会陆续邀请各机构大咖分享市场实战经验。当时准备时间比较仓促,未能实现,现在小密圈这么火,观察君又动心了。有兴趣的可以加小密圈交流,付费的,不求人多,但希望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