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有时间码字了,压了很久的几个话题会陆续和大家分享。
可能大家今年都有体会,招生难,观察君私下也和小伙伴们经常讨论,其中一个声音听到的越来越多,就是“学校不给开成绩单”,这就意味着学生想留学,只能通过学校指定的途径,而这种现象多发生在国际学校或国际班。
先说国际学校这块“肉”
随着留学生人数逐年攀升,国际学校或者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出国班眼见着自己学校的学生每年为留学机构贡献成百上千万的业绩,自然是不甘心的。最初留学机构和国际学校们处于蜜月期,学校给机构推学生,机构返佣给国际学校,当然,多数是返给个人,比如什么主任,校长之类的。但学校并不满足于此,他们又迭代了自己的盈利模式,改为自己为学生做升学顾问(这点倒是和国际接轨了,美国高中都是有升学顾问的),但实质上是这些申请还是外包给某定向合作机构,分成二一添作五,这样机构、学校实现了“共赢”,机构虽然不情愿,但有肉总比没肉强。但这期间,学校并不强制学生必须在“官方指定合作伙伴”那里做申请,学生还是有自由选择的空间的。
今年情况出现了逆转,学校不给学生开成绩单了,留学的孩子只能走学校的申请通道,而这些学校多半也有了自己的申请团队,这对留学机构来说,无异于断粮断水。
最惨的是那些原先和国际学校合作的“幕后”申请机构,他们原以为合作是可持续的,消减甚至停掉了市场宣传,个别机构已经在市场上看不到了踪影,没想到突然被釜底抽薪了。
“不开成绩单”对留学行业的影响
国际学校和国际班的学生占本科出国留学群体的70%以上,可想而知,如果这种现象如果扩展开来,对整个留学行业将是致命一击,尤其是以近年火热的美本业务为主的中小机构。相反的,对那些以低端留学为主的大中介伤害才是最小的,手里有大把的校代资源,这是国际学校所不具备的。
在部分本申的学生“被绑定”之后,市场招生难度加大,对一些市场能力差的机构直接就面临转型或者关门的结局。所以大家今年见到很多新生的背景提升机构,这个赛道竞争相对轻松,也没有政策壁垒。
可以想象,如果这种现象得不到遏制,很多留学机构必须服务升级,转型咨询、材料终审等服务,而申请这块蛋糕只能拱手让给学校了。
对国际学校的影响
很显然,学校这是一种不公平竞争手段,也违反市场规则,但在利益的驱使下,肯定不断有学校加入这个阵营。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今年才有,早在2014年武汉某学校就曾因和某机构合作,不开成绩单,申请结果不理想,被家长围校。
表面上看,学校通过行政手段是赢得了经济利益,但对学校自身来说,承担了的风险更大。
1、学校是教育机构,而留学是一种商业服务,如果学校不允许学生自由选择,学生最终也没有申请到理想学校,家长去学校闹事都是轻的,随时都可能去教育主管部门举报。
2、从专业度上讲,大部分国际学校的升学顾问专业度都不敢恭维,目前留学行业竞争这样激烈,都没能把专业度拉上去,可想而知,没有竞争的结果是什么。
3、潜在的风险是才是最大的。之前观察君曾在狄邦事件中,分享了20条自己的思考,曾提到诚信问题,比如材料造假,考试作弊等,这些都可以理解为学生个人行为。但是,如果学校直接给学生申请,面对家长学生要“高GPA”的诉求,学校会如何给学生开成绩单?学校掌握着成绩的输入输出大权,面对利益,很难不为所动。一旦出现学校诚信问题,那比学生失信更加严重,所有的申请者都将不能幸免。
当然,这中间受影响最大的可能还是“被定向”的学生,没有选择权的时候,只能祈祷运气好一些了。
国际学校作为“盈利机构”,拓展盈利模式原本无可厚非,但通过手中的权力来实现自身利益是否合法还有待考证(观察君目前查了一些资料,没有政策说学校可以拒绝给学生开成绩单,哪位小伙伴可以证明这符合规定可以下面留言)。
无论“不开成绩单”的现象是被遏制,还是继续发展,都应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明年招生可能会更难。
评论前必须登录!
注册